今年深圳“两会”期间
“急救”
成为众多代表、委员热议
的关键词之一
随着人口老龄化
以及意外伤害、脑卒中、心跳骤停
等疾病的发生越来越年轻化
急救的意义愈发凸显
对“急救”这两个字
大家可能都不陌生
但对于急救知识
许多人其实知之不多
统计数据显示
全民急救知识普及率,国际水平是10%,美国是35%,日本中学生高于90%,而深圳仅为2%——这样的数据令人忧虑,这样的状况也亟待改变。
说到急救
罗湖东门街道的许多做法
令人印象深刻
2019年年中
罗湖区东门街道组织了一场“关于生命的大考”,500名居民齐聚现场,参加公益免费急救培训并现场考取急救证。这样的活动,东门街道已经举办过多次了。
2019年8月
东门街道联合深圳中学举办了以“健康东门,随手急救”为主题的新学期公民课堂,首次将急救理论知识学习及技能培训纳入深中入学教育必修内容。
自《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急救条例》颁布以来,东门街道着力打造“健康东门,随手急救”全民互助急救网,组织了数千名居民进行了急救技能培训。
诸如此类的做法
让优质医疗资源
与社区居民实现了连接
让急救知识深入人心
也让居民的健康有了更多保障
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,“要发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特色和优势,借鉴国外应急管理有益做法,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”。
急救能力的提升
是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
急救水平考验着一座城市的综合管理能力
也考验着一座城市的“良心”
于城市而言,人的生命是最可宝贵的。面对各种突发状况,城市要有庇护市民的能力,让生命免遭侵蚀,这也是现代城市文明的题中之义。从这个意义上讲,对于急救工作的重视,折射着公共管理对生命的尊重。
目前
东门街道在急救工作方面
已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
比如打造“黄金四分钟”社区互助急救网络,保证让参与急救者在300米范围内、2分钟时间内能够随时拿到救命神器;
比如对标先进发达国家急救体系,从“法治化、社会化、专业化、智能化”多维度探索社区院前急救体系建设;
比如推进急救教育课程进课堂,等等。
这些亮眼做法
为生命系上了“安全带”
也为“健康东门”提供了有力支撑
值得一提的是,东门街道近年来结合和延伸了罗湖医改“少生病、少住院、少负担、看好病”的服务宗旨,为真正实现居民“少生病”,建立科学、有效、实用的国民健康管理体系,进行了一系列的基层卫健服务探索。
东门街道不仅在居民急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,在居民的营养管理、心理管理、康复管理及运动管理方面的做法也亮点纷呈,打造了全市首家营养促进超市、家庭医生工作室、居民心理危机干预平台和智能公共健康便民服务柜等等,用实际行动回答了“健康是第一民生”,为实现“健康中国战略”提供了宝贵的基层实践经验。
救人是在一念之间
救命则需一技在身
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
先行示范区的新征程上
深圳在急救方面
也应该“先行”和“示范”
在实践中摸索和沉淀出来的
“东门经验”
值得推广和借鉴